勇于创新,崇尚求真
丁裕国
2003年10月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笔者与张学文先生认识已有十多年,当时我已年过半百,尽管彼此见面机会不多,但相见恨晚…。由于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上的共识,笔者深受他的教诲,得益匪浅,进步斐然。近年来,他虽年近古稀(1998年退休),但仍不遗余力,自筹经费办起多个有特色的科学网站,为我国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复杂系统科学和潜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笔者十分敬佩的。
张先生所创办的网站,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充满了求实、创新精神,其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版面使人耳目一新,而其生动活泼的文风与品味高雅的格调更是其它网站所不及的。笔者认为,当今某些标榜为品牌的所谓网站,虽其技术含量较高,但其人文素质或科学品味,仍然较差且大多渗入了各种商业行为陷阱。现今像张先生这样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弘扬中外先进科学文化为宗旨的网站,真是太少了,而这样的网站,才是我国科教兴国所必需,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先生所创办的网站,在国内是一流的,屈指可数的科学交流中心。
张学文先生的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其创造性思维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令人敬佩,他在大气科学,尤其是统计气象学方面提出了多种创新理论,得到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例如中国科学院丑纪范院士在90年代初曾对当时新出版的《熵气象学》一书评价认为,“张学文先生长期致力于从统计物理的角度研究气象问题,成绩显著,多所建树…引入熵最大假定可从理论上推导出与实际相符的分布函数。这些全新的学术思想非常值得重视。”笔者也认为,他在熵理论和系统科学方面独树一帜的创见对学界有很大的启迪。为了发展统计气象学科,笔者曾与张先生一道呼吁气象界学者们应重视对“气候概率的研究”。最近,他又创见性地提出建立“大气水文学”的动议,认为应当把地球上的水科学在大气方面的知识系统化为一个独立的新学科。建议把这个新学科称为大气水文学,这是很有见地的想法。笔者认为,尽管这一提法在科学上也许尚有不完善或可加以细致推敲之处,但提出这样的科学见解,完全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并不是某些权威人士不加深入考察,就能断言的。笔者近年也在地--气水文学领域做了一些研究,深感这一领域的前沿问题很多,例如,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各地降水的水汽来源并不相同,仅仅研究降水、径流、蒸发、土壤水和地下渗漏的水循环,还不足以说明其全部水文物理过程,其中尤为重要的大气水分输送途径和循环分配,常常是令人疏忽的环节。正因如此,才有必要提出新的学科思考。我个人认为,学科愈是成熟,其确定性的东西就愈多,而学科愈不成熟,则不确定性就愈多。由此想到,一门新兴的学科,总是在多种旧领域的交叉点上出现了新的生长点,有待人们对那些具有不确定性的难题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解决。所以,提出“大气水文学”的概念,其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创造。
张先生历来崇尚求真,对于某些学者或学术权威的“炒作”以及那些名不符实的种种怪现象,深恶痛绝。笔者近年来也注意到,在我国科技界确实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学术腐败事件也已司空见惯,比之以往,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最为严重的是,现在年轻的科技人员受此“污染”尤深,使人不无担忧。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张学文研究员是真正具有高尚科学道德的科学家,他为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对科学问题的认真态度,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笔者衷心祝愿,张先生的科学网站更加欣欣向荣,愈办愈好。
笔者也衷心希望,这种“勇于创新,崇尚求真”的科学精神,能够在我国科技人员中不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200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