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第二创造区”,为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作 者: 陈雨思 于 2002-5-7 10:26:25 在本版BBS发表

网络世界似乎是年青人的世界,据有关调查,在上网的人中,年青人要占大多数。不过,就应用电脑和网络进行科学研究而言,则不尽然,年长者在网际科研活动中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诚然,我们并不否认年青人在科学研究上的巨大活力,科学史上也可举出大量这方面的例子。例如:迪拉克于26岁提出描述阳电子的数学理论,28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31岁获得诺贝尔奖;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25岁时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合作进行了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研究;牛顿在24岁时已经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和颜色理论。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进行他那历史性的航行时年22岁,创造自然淘汰理论时年29岁。爱因斯坦创造相对论时年26岁。另外还有一个科学研究群体的例子:在建立量子力学上贡献最大的十位物理学家中,完成该项工作时有8位不到30岁。
  不过,在十多年前,中科院有位赵红洲,曾经对历代的一千二百四十九名杰出科学家的一千九百二十八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在二十五至四十五岁之间,其峰值年龄在三十七岁左右。
另外,人才学研究表明,除最佳年龄区而外,科学研究还有个“第二创造区”,“第二创造区”  主要发生在科学家的晚年。据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前5年中,每人每年发表5.9篇论文,获奖后每人每年发表4篇论文。而六十岁以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约每年仍然可以发表4篇论文,他们的创造力很富于持久力。据对四十一位诺贝尔奖获奖人的调查,其中活到七十岁的九人,全都继续发表著作,甚至其中年龄最高的一位在八十岁时还是如此。
当然,上面举的都是网络出现以前的例子,网络时代的科学研究也许有所不同。年长者在进行网际科研活动时的确也存在一些障碍。
   首先就是电脑技术。电脑技术发展很快,而且病毒也层出不穷,年青人在这方面有优势,年长者遇到的困难要多些。不过,现在的电脑网络都是所见即所会,多花点功夫还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遇到麻烦,找几个年青高手帮帮忙,也不是不可以的。
其次是科研条件。网际科研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电脑和上网费用,年青人可以泡网吧,年长者则有诸多不便。对于在职的年长者,买电脑和上网的费用可能不是困难,但对于己退休的年长者,买电脑和上网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己退休的年长者仅仅为了做网际科研去买电脑和上网,是不划算的。但年长者如果把玩电脑和上网作为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把做网际科研当做附带的事,就比较划算了。
另外还有精力问题,年青人精力旺盛,熬几个通宵没问题,年长者则要注意身体。不过也不要紧,年青人一次可做完的事,年长者分几次也可以做完。
在有些方面,年长者与年青人相比则有较大优势。
 首先年长者科学素养较好,科学基础雄厚,科研经验丰富,科学积累较多。
其次,年青人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他们进行科研活动时,往往较多考虑该活动对于生存的意义。而年长者尤其是己退休的年长者要超脱一些,没有生存、职称、升迁等等压力。
另外,己退休的年长者在时间安排上比年青人要自由一些。
还有,在科研课题选择时,己退休的年长者比年青人要有经验一些。
己退休的年长者进行网际科研活动有什么意义呢?
其基本意义就是珍惜“第二创造区” 、进一步为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许多年长者已经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由于退休原因,某些科研条件不具备,他们的科学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当某些年长者出现“第二创造区”时,由于条件不具备,白白失去了许多获得科学发现的好机会。
电脑和网络的出现,为年长者进行科研活动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首先是科研活动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想什么时候工作就什么时候工作。不受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其次是电脑和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自己家里就可以方便获取。过去讲“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只是句空话,今天却变成了现实。
另外,各式各样的科学BBS层出不穷,为远距离科学交流和及时向社会公布科学发现创造了空前方便的条件。
电脑和网络的出现,相当于一次更加伟大的地理大发现,从此,人类将生活在现实和虚拟两个空间之中。虚拟空间之中大量信息超时空的聚集,将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推动科学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年青人要珍惜这一万年不遇的机会,年长者也应该珍惜这一万年不遇的机会,整个人类都应该珍惜这一万年不遇的机会。
年长者应用电脑和网络进行科学研究,怎样才易于取得成就呢?过去也有年长者进行科研活动,成就不小,他们的经验就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搞自己最熟悉的;搞自己最喜欢的;搞自己最容易的。
自己最熟悉的东西通常与自己以前的专业有关。可以继续一些专业课题,也可以发散开来,如结合专业,向科技史、科学哲学、科普方向发展;结合其它专业,开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结合专业开展科学教育,培育后继者或学术带头人,组织学术梯队,创建研究阵地等等。
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通常与自己以前的爱好有关。科学工作者除了从事专业工作而外,不少人都有自己其它的爱好,过去没有时间搞,现在有时间了,不妨搞一搞。
自己最容易的东西通常与自己的具体情况有关。各学科、各专业、各课题要求条件不同,条件不具备,自然搞不成,如果要花很大气力去创造条件,也不划算,因此要搞条件容易具备的课题。另外,课题难度也要适当。
当然,实践出真知,每个对应用电脑和网络进行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我们深信,在网络这个巨大的虚拟空间之中,不仅年青人,而且年长者都可以:
海阔凭鱼跃,
天空任鸟飞!


作者按:
读了“中国软科学”网站“对此有兴趣的退休老头”的文章:《网络是发展软科学新的有力环境 》和其它一些人的大作,很受启发,故写了此文,以就教于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