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系:我爱夜空的高远 (3)


 

潘旌红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03,5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新加坡® 香港: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

是的,吴先生把泛系拓扑和泛系相对论的思想四互在一起了。这样就可以建立一般图象(万事万物)的边界种种相对性的模式。

假设 g G ® W, 为图象对象,x为出发点,xÎX ÌDX为出发点集合,DÌ G 为论域限定, V Ì W为灰度泛权水平, aÎP(G2), 或者 a: G2 ® W’, 或者 aÌ G2´W’ 为紧邻元素, V’Ì W’ 为紧邻泛权水平, 这时  a*V’ ÎP(G2). 则可以定义图象的相对性边界g (boundary, D, V, a, V’, x, s, right/left)

g (boundary, D, V, a, V’, x, s, right) = { y| y Î x * (a * V’)sDg * V, y * (a * V’)s =φ}

g (boundary, D, V, a, V’, x, s, left) = { y| y Î (a * V’)s * xDg * V, (a * V’)s * y =φ}

类似定义 g (boundary, D, V, a, V’, X, s, right/left) = { g (boundary, D, V, a, V’, x, s, right/left)| xÎX } 或者 g (boundary, D, V, a, V’, X, s, right/left) = {g (boundary, D, V, a, V’, x, s, right/left)| xÎX}

也即是图象有相对性边界:g (boundary, D, V, a, V’, /∩X, s, right/left)——

g (boundary, 限定基础 D, 限定灰度V, 紧邻关系a, 紧邻泛权度 V’, 出发点集合操作模式/∩, 出发点集合 X, 步进模式 s, 复合方向 right/left)

对图象g 和关系 a 可以产生具有7个相对性因子的林林总总的泛系边界。

gG ® W, 是一般的集合论映射,它可以表示图象,也可以表示函数、形影关系、泛函、投影、赋值、赋范、表示、显示、转化、转换、单值化、对应、翻译,等等。因而这些概念、转化或者理法及其泛系边界是相对四互的:互联互转互导互显生的。

类似地推广有林林总总的g (iceb, t1, t2, t3, …)

泛系边界或者g (iceb, t1, t2, t3, …)有相对性,用泛系边界或者g (iceb, t1, t2, t3, …)取代、拟化、虚拟、逼近对象g ,或者取代、拟化、虚拟、逼近其它形式的g (iceb*, t’1, t’2, t’3, …)的又是另外一些相对性。

在泛系相对论中,这里可以有多种解释模式:(1) g 扮演广义的客体, a是广义的主体,而 f (D, V, V’, , , X, s, right, left) 是观控模式或者泛系尺度(pan-mediapan-scale)。 (2) g 扮演广义的客体,f (D, V, a, V’, , , X, s, right, left) 是广义的主体或者是广义的主体与观控模式的统一体或者泛系尺度。 (3) 自然地,假如把我们研究者自己看作广义的主体, f (D, V, a, V’, , , X, s, right, left) 就扮演观控模式。

为了研究泛系拓扑学,他什么都给我讲:控制论,模糊数学,聚类分析, 粗集理论,自动机,形态学,集合论,数学悖论,运筹学,图论,系统科学,等等等等。他又是没有讲稿,也不带什么资料和书本,就是一大堆A4的白纸,边画图,边写数学公式,数理工医文社史哲林林总总理法就好象摆积木游戏一样,而且讲着讲着就有新的思想,说这也可以发展,那也可以发展。讲完了,就交给我好象书一样厚的即兴“板演”稿子,他要我用泛系再现法,复述重证再发现,自己模拟再讲一次。他说,这样还可以写成一本书。事后,他用计算机再次显生许多说法和理法,加上许多计算机美丽的插图在网络上传给我,希望我把有关思路和他提供的算法编出程序,弄出图例说明。

有一天,我拿了一篇国际学报的图象分析的论文,上面有几幅图片。我问吴先生如何对它们简化强化,好象那些专家在文章上显示的一样。他当时就肯定地说,明天他自己创造几个简化强化的算法。果然,第二天,他就告诉我几个他自己悟出的算法。

有一次在我们讨论计算机图象处理的时候,最初他好象小学生一样听我讲问题,后来他按数学家的理想化思维把计算机运算的过程绝对化简单化了,我反驳了他,他呆了一下,一下子他突然来了灵感,把泛系的异同泛序理论按照计算机运转的特点活化,把异同泛序的泛系量化变成一机动的泛系相对主体和中介尺度,这样就再次引入泛系相对论的观点,不同的异同泛序的泛系量化,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限定,不同的通路,就有不同的边界和极端,于是形成了不同的泛极概念 = 一阶或高阶广义导数(泛导,泛系变分)的广义极取:广义的零,广义的无穷大,广义的穴位和经络,广义的边境,边缘,峰,台,高原,山谷,源和渊,井,沟渠,道路,极大,极小,驻值,鞍点,关键,扼要,通道和路,泛通或者广义的交通,等等等等, 都是泛极——广义的极端。 不同的观控模式或者尺度以及运作方式方法就产生不同的泛极。泛极,或者泛极分类网联就是对图形、图象、数据、知识的简化强化或者再发现,就是数据挖掘的泛系大理法。它是一系列泛系基本理法的“大集成电路”:异同,泛序,泛系量化,泛导,泛权场网或者粲泛系,等等。

吴先生天天爬山上工作室,边走边想问题,当我讲计算机如何爬格子的时候,他虚拟自己是一个小精灵,在计算机的网格十万大山中爬来爬去,希望悟出“gG ® W” 的数理工医文社史哲之道。有时他会说几句莫名其妙的哲学怪语:不识西施真面目,只缘心恋东施美……珍惜常乐次次优,容悖容憾谦卑求,大善遗憾贵现实,小善显生反复筹……他说这是爬山时想的,可以叫做爬山哲学。

第二天,吴先生就给我从计算机网络发来英文的“泛系方法论:向上爬”(《Pansystems MethodologyClimbing Up》),这是个可以打印10多页A4篇幅那么多内容的哲理、数理和技理,从社会哲学、人生哲学到具体的数学模型、拓扑学、形态学、测度论、悖论、边界理论、图象分析和算法技理,还有许多计算机绘制的彩色的插图。他又一次,无中生有:从最最普通的直观事例出发,温故知新,运故创新,举反触通,系万归一,重新理解,重新显生,重新超越。

为了参加WOSC+IIGSS国际会议,吴先生指导我们研究关于泛权场网的泛系数学。他把万事万物都转化成泛系,而后又再转化成广义系统,再进一步转化成所谓粲泛系,进而把泛权场网作为粲泛系的简化强化而统驭林林总总实用的、能够技理化的数理工医文社史哲,对数字形态学给出了简化强化的研究框架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诠释,包括图象分析的对象和图论数学的各种对象,对偶辩证的种种二元关系,还包括具有大哲理性质的泛系数学十基。此外,吴先生还有许多怪想法,泛权场网既是普适的表示描述对象,又是普适的表示描述的数学工具和形式语言,还是对这些对象、工具、语言运转的手段:工具的工具。而且,吴先生列出了10多种算法,它们具体刻画许多重要的因果转化。这一工作的意义其重要性是非常显然的。这一大思路可以开拓许多国际前沿的研究。这篇文章吴先生写了第一次比较详细的稿子,我再写了第二稿,后来吴先生又再写了第三稿。他说,还有太多的内容来不及展开。他还说,他用计算机画的那么多的美丽的插图,实际上都是泛权场网;用泛权场网的泛系数学来重新研究图象本身就是一个大方向:

万事万物化泛系,广义系统粲泛系,泛权场网运万万,泛导对称显泛极。

2001年4月8日,吴先生给我和各地泛系学友用email 发来《压缩过后的地球》,他说可以用泛系规的思想或者动态泛极分类网联来分析显生,并且可以重新来联悟许多基本的泛系理法,诸如:五转,八筹,泛系供求因缘悖憾,泛系相对论,泛系生态学,人类学,未来学,教育学,大善遗憾现实显生,泛系超螺旋,等等等等。这真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壓縮過後的地球》:

 

l          美国史坦福大学医学研究所Phillip Marter先生,半年前在网络讨论群组发表一篇文字,引起了许多网友的震撼,纷纷张贴转载,历久不衰,所以特别报导出来。
如果把全球人类按照现在的情况,把人类总人口数按比例压缩成100人,共同住在一个村庄(地球)里,我们会看到下列的结果:

l          57个亚洲人、21个欧洲人、4个西半球人、8个非洲人

l          52个女人、48个男人

l          70个有肤色的人、30个白人

l          70个人非基督徒、30个基督徒

l          89个异性恋、11个同性恋

l          6个人拥有全世界59%的财富,而这6个人都在美国

l          18个人生活居住情况低于标准

l          70个人不识字

l          50个人营养不良

l          1个人濒临死亡,另一个人即将生产

l          1个人(是的,只有1个人)受过大学教育

l          1个人有计算机

l          从这个压缩后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人需要彼此接纳互助、谅解互信和教育互动,是再明显不过的事。

l          注:以全球60忆人口压缩成100人来换算,则一人等于6,000万人,故全球只有6,000万人受过大学教育和拥有计算机,其余59亿多的人没上过大学也没有计算机,我们虽然不是拥有59%财富的那六个人,但也绝不是生活居住情况低于标准的那18个人之一!想想看,我们已是多么幸运!

 

l          Wu Xuemou: This is a very good paper which embodies potentially many pansystems ideas such as——:784e, pan-extreme-classified-net, 5-transformations, 8-counters, pansystems supply-demand-causality-paradox-regrets, pansystems relativity, pansystems  ecology, anthropology, futurology, pedagogy, pansystems principles ( perfection, regret, reality, panoptimization, spiral ), etc.

2001. 4. 8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后来(2001年4月27日)我和吴先生到香港的上水去办事,他又是老想着爬山!!!——无穷无尽地“向上爬”。他一路上不停地说:

要设想,要虚拟自己在山中走路,在桂林山水中边游边想一般图象 gG ® W”的问题,走呀走呀, 无限逼近,但是最后有一个与真正边界不同的第二第三边界,你不能跨过, Keep Clear !(因为香港的火车到站下车时, 我们都会看到交通提醒Keep Clear !)。他说社会生活和人生也有几种边界,第一边界:情, 第二边界:法,礼,道……

他要求我也象他一样,从“Keep Clear !”弄点什么世界上完全没有的举半反万·系万归一。

我到上水镇里面去办事,吴先生就呆在车站,坐在月台的凳子上,拿出他的宝贝笔记本,把他一路同我的谈话按泛极分类网联的思路再次简化强化,画了一张图:“简化强化运七易 ® g-路”。我办事回来,看见他好象小孩子一样得到了什么大宝贝,马上展开笔记本给我看,图下面还写上:上水车站1325——d sthsb = 0 ?——注意:泛导·泛对称——关键,整体性,图网的核——谷之间联路,高顶中间架桥——立交桥——林林总总的泛极,聚类分群,再用某种自然的在图象或者一般“g G ®W”是可行的简化强化的路来网联——表里泛导 = 机理……心中的大海对大海说:我最大的遗憾是:我没有……我最大的欣慰是:我没有……

他说,思路和感悟来源于具体,对具体的玩味、品尝、欣赏,而举半反万地联想,创造来源与具体,教学也要因缘于具体,对抽象概括的运转要或明或暗地联悟于具体,进行泛系结合,把抽象事物变成或者化身成具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使之合二而一,最后用公理或者一般化的定义或形式来整理,这就形成了理论,抽象是包装,是美丽的打扮,具体却是人体本身, 实际上人体本身往往是另外一种更重要的、更具有魅力的美……包装就是一种边界,就是一种泛极。这里有一个包装悖论:最好的包装,就是什么也不包装……

他说,泛极是路, 也是路的终点,更是终点的超越。路是泛通,也是七要八筹!

泛极是一种路!?!?……真是大妙之论, 那么泛系理论, 或者784e(泛七要·运八筹 è 联四维·系百科 è 举半反万·系万归一)也是一种广义的路了:

 

路是表里变变的通道,路是对偶泛导的门窍,路是阴阳辩证的理法,路是泛系七要的引导。

路是集散观控的运筹,路是生克对策的倚靠,路是泛系对称的集成,路是广义系统的天桥。

路是广义关系的赋形,路是运算转化的泛导,路是异同泛序的体现,路是供求因缘的索交。

路是五互八悟的网络,路是简化强化的高招,路是多源五转的经纪,路是容悖显生的充要。

路是泛系相对的中介,路是憾息营运的技巧,路是真善美禅的万千,路是诗化世界的逍遥。

 

——吴学谋《泛系乌托邦》

 

记得在武汉听吴先生讲学时,他从最最普通的“等和不等“出发,温故知新,运故创新,举反触通,系万归一,重新理解,重新显生,重新超越。这次是他在我反驳后,我们又一次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而温故知新,运故创新,举反触通,系万归一,重新理解,重新显生,重新超越。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司空见惯了的许多概念和理法,都是或明或暗地在运用这种泛系原理——泛系规:泛极分类网联——一种泛对称泛极显生原理:

林林总总的图象简化强化处理,路的求索,文章的摘要或者关键词,绪论,边界,关口和关卡,宗教的轮回方法,一般系统生命力的泛通,老子的“道学”,孔子的“叩端而竭”“过犹不及”,《周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鲁迅的“取一端说”,经济学的边际理论,等等等等。

真是可以为这一思想的展开写一部泛系专著!

 附录:泛系备忘录——2001年3月1日-4月30日, 吴学谋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进行泛系理论与图象分析的交缘合作研究,在王平安教授与潘旌红博士协助与支持下,每天工作14小时左右,开发了泛系拓扑学与泛系形态学的研究,共同形成了7篇论文,另外还有两篇论文在形成中。在香港工作期间, 吴学谋讲了许多专题的内容, 包括:784e的泛系理论新框架,方法论,拓扑学,模糊数学,自动机与控制论,粗集理论,一般边界理论,异同论与聚类分析,图论,形态学,图象分析中的泛系联悟,等等,写了近10 万字的创造性的思想札记,绘制了一批图解,得到许多具体的算法,重新完善了泛系理论的框架。同时也向香港工作的专家学习许多具体的计算技术,在国际互联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重新了解和把定了泛系的历史性国际态势和泛系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使命。在香港工作期间,多次同王平安教授、潘旌红博士、何国教授、张仪教授、徐雷教授、陈北方教授、包含飞教授、于宏义研究员、郭武教授、洪峰经理、美国Leon教授讨论,使泛系思维以及有关研究得到诸多具体的促进。

 我爱夜空的高远,爱冬雪的晶莹,爱金色一般的人生……这么多年来,泛系始终是我研究学习的中心,她成为我事业的主题,也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给予我的东西不仅是学问和研究上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双善于观察事物的泛系784e的眼睛,让我终身受益。我深深觉得,我能奉献给她的确太少。吴先生写给我的信中的话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缘悟的人,一定会把泛系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在历史上再创辉煌。” 我希望能在以后的道路中,能把泛系事业发扬光大。

我爱夜空的高远,就像你爱大海的广阔,曾为了升起勇敢的白帆,我们把自己溶化在朦胧的蓝色,像天空,静静地思索,像大海,塑造永不停息的魂魄……

举半反万悟泛系,泛系系万万归一。吴先生是一个诗哲型的数学家和系统科学家,是一个塑造了永不停息的魂魄的诗化哲人,他总是在林林总总的边界自由地进进出出。那么一个香港,我司空见惯了,但是吴先生的感受却是创造性的,是一个诗学化了的、哲学化了的香港。他在香港写了一首比较长的诗歌“泛系飞越泛系的沧桑”,其中不知有多少泛系相对论,其中不知有多少泛系拓扑、多少泛极分类网联啊:

 

 


陈酒新意

文质彬彬    豪情盛意

中庸西哲大融合

我更带来    千里外的湖光山水

缘你大海的浪语

 

我乘着你的飞车

我乘着你的情谊

在天上地下    纵览百科学理

在海上海底    体悟千种主义

从计算机通向新的论语

从金融数据联悟新古典主义

长江会缘了香江

谈《易》更谈《悉尼湾的思忆》

万家灯火伴着海底天河

铜锣湾缩影了万锣齐鸣的变奇

一切啊一切啊

都在吟韵着一种永恒

一种永恒的离离即即

 

我从大千世界转来

带来泛系的禅语

人生随缘随悟

一颗平凡的心

却是千言    千言万语

 

***

 

泛系飞越泛系的沧桑

我身披扬子江的霞光

飞到维多利亚海港

听你讲百鸟朝桂的童话

童话里是新古典的乐章

乐章展出的图画又静到极处

禅化了万世混沌的匆忙

上下五千年的遗憾

更营构那胜战未来的天罡

长江长江香江

江风应合着海语

哲理伴韵着浮想

笑声笑声霞光

笑声和霞光灌满了你的书房

 

一万种新的生命在奋斗奋斗

百科千题大论在重写新的诗章

新的论语和新的圣经

在你的眼神里

再现了千百万庶民的梦想

 

大千历史的反思

大千世界的交响

痛苦的爱犹爱

痛快的恨更恨

它们变成太平洋的海浪

海浪又跳动着十万个春天的阳光

 

你的眼神里的阳光

你的哲理的阳光

更汇成一种诗的神岚

把我托上九天云霄

在世界的历史峰顶上展望

幸存的人生重新在超度

泛系的沧桑

英雄的浮沉

灵魂的惨忙

在新的超越中自我解放

 

泛系飞越泛系的沧桑

我身披扬子江的风涛

飞到海岸诗的王国

缘你胜战未来的畅想

啊啊,千千万万    千千万万

千万平凡而伟大的你我他她

再创自由    再创自由

再创旷古事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潘旌红,吴晓龙,泛系哲学逻辑:人工智能的一个新的理论结构探索,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泛系理论与应用专辑,Vol. 28199259-62

2.        潘旌红, 智能科学中的泛系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学位论文),兰州大学,1993

3.        Wu Xuemou, Pan Jinghong and Heng Pheng-Ann, Pansystems Clust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Asian Technology Conference in Mathematics, 1999,  pp. 115-121.

4.        Wu Xuemou, Pan Jinghong, Heng Pheng-Ann, Pansystems Thinking and Investigations: Difference, Identity, Clust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Millennium Volume), Vol.29, No.5/62000pp. 651-679. ——入册SCI

5.        Pan Jinghong Heng Pheng-AnnWu Xuemou Pansystems Theory : Boundary and Rough Set, 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1(2000).

6.        Pan Jinghong, Heng Pheng-Ann, Wu Xuemou, Pansystems Comprehension: IDK-Recognition(Image-Data-Knowledg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ulture & Science: Analytic Philosophy,Systems Science & Constructive Realism, 2001.

7.        Pan Jinghong, Heng Pheng-Ann, Wu Xuemou, Pansystems-784e Evaluation: IDK-Structures(Image-Data-Knowledge), ASSA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1(2001).

8.        Pan Jinghong, Heng Pheng-Ann, Jack Jack Cheng Chan Yiu, Wu Xuemou.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Spine Deformation Diagnosing. METMBS' 2001,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June 25-28, 2001, Las Vegas, USA. 

9.        Pan Jinghong, Heng Pheng-Ann, Wu Xuemou, Pansystems TopologyPanderivative Analysis on Interior-Exterior-Boundary and Image, 2001, for International WOSC-IIGSS'2002-Conference.

10.     Heng Pheng-Ann, Pan Jinghong, Wu Xuemou, Pansystems Morphology: Topology, Images, Graphs, Boundary, Fuzziness and Roughness, 2001, for International WOSC-IIGSS'2002-Conference.

11.     Wu Xiaolong, Guo Dinghe, Pan Jinghong, Wu Xuemou., Pansystems Mathematics: Charm Pansystems and Panweighted Field-Network, 2001, for International WOSC-IIGSS'2002-Conference. Kybernetes, 3(2003).

12.     Wu Xuemou, Pan Jinghong, Zhou Xiaolu, Pansystems-784e à Relativity-Panenet  Hermeneutics IDK-Systems-History Rediscovery, 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2:120021-15.

13.     吴学谋,潘旌红,李小霞,余丽华,泛系784e再发现:知识泛对称显生——超繁大系统运筹与方法论,计算机与数字工程,6(20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