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者:邹晓辉 

2002.05 公布于 http://potentialscience.org 

简要目录

(其中包括清华大学“论文博士”的学位论文选题)

一、序言   旨在推进人类认识的进程并提出融智概念体系。

二、语言学领域(从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交汇点谈起)

        论融智概念体系(义、文、物、意四大基本范畴体系)

三、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多媒体等多学科

综合技术领域(从通信模式与交流模式的转换机理谈起)

        论协同智能主体(兼有生物与机器双重优势的融智主体)

四、数学领域(从四元数系与四维坐标系的具体形式谈起)

        论文化基因通式[各多元基因文本元素表∈(a+bi&…)]

五、逻辑学领域(从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的共同归属谈起)

论序位逻辑(涉及从基本符号到各级组合变换的穷举)

六、教育学领域(从已知、未知、目标三方面的共识谈起)

论知识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柔性加工系统(FMS)

七、哲学启迪(从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的表述谈起)

论协同时空观{在(t&,x,y,z)中[(t 1+ t 2)∈t n  ]}

八、艺术启迪(从三原色与七步相生律的演绎法则谈起)

论文化基因工程(集人类知识之大成或知识计量的捷径)

九、经济学和法学领域(从MBA知识谈起) 论知识产权战略

十、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从E=mc2谈起)论本真信息

附录1《融智学》总论

附录2《融智学》各论

附录3《融智学》核心术语一览表

 

《融智学》总论(简纲)

目录

第一篇 通论(新旧范式之争)

            一、    大道小理(宗教、艺术、哲学、科学、工程、技术)

            二、    文以载道{语言与真知:[(文、物、意)∈(义)]}

            三、    本真信息(本质世界)

            四、    广义文本(现象世界)

第二篇 通则(智能主体之争)

            一、     谁主沉浮(自然人、机器人、仿生人、克隆人、协同人)

二、     协同融智(实施文化基因工程——融天下之智)

三、     认识世界(集人类知识之大成)

四、     改造世界(广义文本基因工程)

第三篇 通式(数理时空之争)

           一、    全域数码:(a + bi &…)含 ASCII 0&1)

           二、    序位逻辑:t = a = a 0+{a1,a2,}与(x, y, z)

           三、    协同时空:(t&,x, y, z)其中(t =t 1 &t 2 & t n

           四、    n 〉2 时,持协同时空观:[(t 1 + t 2)∈t n]

 

《融智学》总论(详纲)

目录

通论(新旧范式之争)—— What论

大道小理(宗教、艺术、哲学、科学、工程、技术)

协同智能主体欲解千古之谜:

柏拉图的理念论究竟表述的是什么?

文以载道{语言与真知:[(文、物、意)∈(义)]}

索绪尔解了一半的问题:

乔姆斯基语言革命的基础问题在哪里?

本真信息(本质世界)

千古之谜:

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想不透的真理世界,

人类究竟是怎样识别、理解和表述或再现它或它们的?

广义文本(现象世界)

        我们能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吗?

        能,只要把心目中本末倒置的认知图斧正即可。

通则(智能主体之争)——How论

谁主沉浮(自然人、机器人、仿生人、克隆人、协同人)

        协同智能主体欲解未来之迷:

        人类之后的物种将会怎样进化演变?

协同融智(实施文化基因工程——融天下之智)

        自然人解了一半的问题:

        是机器人、克隆人、仿生人、协同人,或其它物种?

认识世界(集人类知识之大成)

        未来之迷:

        人类能认知自己的未来形态吗?

改造世界(广义文本基因工程)

        谁能准确把握自己的未来形态?

        协同智能主体,条件是集主体知识之大成。因为,

如何认知世界的方式直接影响怎样改造世界的方式。

通式(数理时空之争)——Why论

全域数码:(a + bi &…)&:ASCII [含:0&1)&:...]

        协同智能主体欲解现实之迷:

        为何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

序位逻辑:t = a = a 0 + { a 1,a 2,}与(x, y, z)

        哈特莱解了一半的问题:

        仙农通信革命的基础问题在哪里?

协同时空:(t&,x, y, z)其中(t =t1 &t2 &tn

        现实之迷:

        人机互补能成为什么样的一种协同智能主体?

n 〉2 时,持协同时空观:[(t1 + t2)∈tn]

        为什么要实现人人、人机、机机、机人协同?

        因为各主体协同融智的效率最高、效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