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物理学对加速度变换式所做的分析与探讨(a)


 

王建华

(wangjianhua850@yahoo.com.cn)

2003,10,27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文章摘要:由于牛顿力学认为加速度a对于所有的惯性系来讲都成立,因此牛顿力学的加速度变换式为aa。这一加速度变换式使牛顿力学在理论上产生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通过数理分析和逻辑推理可以证明:加速度变换式aa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正确的加速度变换式应该为:a a

主题词:惯性系、相对论、坐标、绝对静止系、变换式、光速不变原理。

1、坐标变换中的基本概念和坐标观测。

1.1、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的内涵。

1.1.1、时间概念的内涵。

简单地讲,时间就是有起点和终点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例如,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地球绕太阳转公转一圈为一年。1967年以后,开始采用更加稳定的“原子钟”作为计时标准,即以铯原子133C的基态超精细结构间的微波辐射周期T作为时间单位,T1秒之间的关系是:

1=9,192,631,770 T

如果在地面系中放置一个铯原子钟,并用铯原子钟来计量地面系上某一物体的运动时间,那么不论物体在地面系上运动的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否等于光速),由于铯原子钟中原子的运动周期T,与物体运动速度V大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即两者在地面系中的运动都是互相独立的运动,因此铯原子钟的标准单位时间一秒钟=9,192,631,770 T,是不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而发生任何变化。

1.1.2、空间概念的内涵。

容积的大小可以用三维空间坐标系(即OXYZ)来表示。三维空间体积的大小,是根据标准单位尺长通过计算确定出来的。1961年物理学家们放弃用铂钛米尺杆作为基本长度的标准,而用氪?6的橘红光的波长λ作为长度标准。物理学家们规定,1单位米的长度等于氪?6的橘红光波长λ的165076373倍,即:

1米长度=1650763,73λ

箱子容积的大小与箱子内所存放的物体属性,以及是否放入物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们可以设想箱子的容积无限地扩大,这样就得到了一个与任何物质属性无关的三维空间。由于箱子容积的三维空间大小,与物体在箱子空间中运动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变化关系,即无论物体在在箱子中运动的速度是等于零还是等于光速C,箱子容积的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同理,如果在地面系中放置一个标准米尺,并用该标准米尺来测量地面系上某一物体的运动距离,那么不论物体在地面系上运动的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否等于光速),由于标准米尺的长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即两者在地面系中都是互相独立的事件,因此标准米尺的长度,不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而发生任何变化。

1.2S静止系和S运动系的定义。

由于地球在宇宙中是运动的,因此当火车和质点P两者沿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并且火车地面速率V2小于质点P地面速率V3,即V2V3时,那么自宇宙系中观测,我们根据运动结果或运动现象就可以定性的确定出:地球的宇宙速率U1<火车的宇宙速率U2<质点P的宇宙速率U3

S系与S系两者坐标轴的方向完全相同时。假设S系与S系两者在宇宙真空中都是惯性系,其中S系与S系两者宇宙速率的方向相同,而S系的宇宙速率V小于S系的宇宙速率V,即VV

假设自S系中观测,S系以速率U沿着正X轴线的方向运动。S系与S系两者之间的运动虽然是相对运动,但由于S系的宇宙速率V,小于S系的宇宙速率V(即VV),因此本文把宇宙速率较小的S惯性系,定义为“S静止系”(以下简称为S系),把宇宙速率较大的S惯性系定义为“S运动系” (以下简称为S系)。

一般地讲,“静止系”和“运动系”的区别仅仅局限于两个不同的惯性系之间。虽然S惯性系与S惯性系相比较是“静止系”,但是当S惯性系与其它惯性系相比较时,它就可能是“运动系”了。同理当S惯性系与其它惯性系相比较时,S惯性系也可能是“静止系”。

由于光子在宇宙真空中的速率最大,因此光子坐标系相对于所有的惯性系来讲,都是“运动系”。此外,由于宇宙坐标系在宇宙真空中的速率等于零,因此宇宙真空系相对于所有的惯性系来讲都是“静止系”。

1.3、单系事件和双系事件两个概念的内涵。

1.3.1、人们可以使用多个惯性系,同时观测记录某一被观测事件的运动。

对于在地面系中运动的火车来讲,我们可以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来观测火车的运动。

其一、可以单独地在S系地面系(地面系)中,观测分析被观测事件(火车)的运动即:火车速度V、运动距离X 和运动时间T。此时火车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

其二、可以单独地在S系(汽车系)中,观测分析被观测事件(火车)的运动即:火车速度V、运动距离X 和运动时间T。此时火车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

其三、可以在S系和S系两者中,同时观测分析被观测事件的运动即:火车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和火车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

从一个事件是否在多个惯性系中同时被观测来讲,被观测事件可以区分为: “单系事件”和 “双系事件”两种类型。

1.3.2、“单系事件”一词的定义。

假设S坐标系是惯性系。如果我们只是单独地在S系(地面系)中,观测分析物体(火车)运动时,那么我们可以把物体在S系中的运动称为:单系事件。我们自S系观测时,单系事件的坐标观测值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M点为物体在T时刻所在的运动位置,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由于物体(火车)在不同的时刻会具有不同的运动位置,如果物体在T时刻所在的坐标位置为(X00),那么物体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显然,物体在S惯性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X00T)具有唯一性。

1.3.3、“双系事件” 一词的定义。

“双系事件”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从两个观测系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假设S系和S系都是惯性系,其中S系与S系两者坐标轴的方向完全相同,而S系原点OS系中以速率U沿着正X轴方向运动。假设在TT0的时刻,原点O与原点O两者重合。

如果我们自S系(地面系)和S系(汽车系)中,同时观测物体(火车)运动,那么我们可以把同时在S系和S系中运动的物体称为: “双系事件”。 双系事件的坐标观测值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M, 为物体在T时刻所在的位置。S系坐标观测结果为MX00T),S系坐标观测结果为MX′、00T)。显然,观测值(X00T)和(X′、00T)都具有唯一性。

1.4、双系事件时空坐标的观测。

1.4.1、双系事件坐标变换的内涵。

对于在惯性系中观测火车的运动来讲,物理学家们可以在下面三种不同的情况下,来观测火车的运动。

其一、可以单独地在S系(地面系)中,观测分析被观测事件(即火车)的运动速度V、运动距离X 和运动时间T。此时火车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

其二、可以单独地在S系(汽车系)中,观测分析被观测事件(即火车)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 和运动时间。此时火车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

其三、可以在S系(地面系)和S系(汽车系)两者中,同时观测说明火车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 和运动时间。

火车的运动在前两种情况下,属于单系事件。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属于双系事件。

对于第三种情况下的双系事件来讲,S系观测结果与S系观测结果虽然不相等,但由于观测者在S系和S系两者中,同时观测说明的事件是同一个事件(即火车运动),而事件的时空坐标又具有唯一性,因此双系事件的坐标变换是指“物体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XYZT),与物体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X′、Y′、Z′、T)”之间的等效变换。

1.4.2、自S系观测,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

对于S惯性系来讲,观测者可以单独地自S系中观测记录某一双系事件的时空坐标。假设某一双系事件在S系中,沿着正X方向做匀速运动。当时间T0时,双系事件与S系原点O重合。

当我们自S系观测时,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为X,运动时间为T。于是自S系观测,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而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速率V为:

V 11

当双系事件为光子运动,而S系为宇宙真空系时。如果光子在宇宙真空系中的运动距离为X,运动时间为T,那么上式中的速率V等于自宇宙真空系观测,光子在宇宙真空系中的速率C即: C

1.4.3、自S系观测,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

对于S惯性系来讲,观测者可以单独地自S系中观测记录某一双系事件的时空坐标。假设某一双系事件在S系中,沿着正X方向做匀速运动。当时间T0时,双系事件与S系原点O重合。

当我们自S系观测时,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为X ,运动时间为T。于是自S系观测,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X′、00T)。而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速率V为:

V 12

当双系事件为光子时,那么上式中的速率V等于自S系观测,光子在S系中的运动速率C即:

C

1.4.4、自S系观测, S系原点O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UT00T)。

假设S系在S系中以速度U沿着正X方向运动,而双系事件在S系中以速度V沿着正X方向做匀速运动。对于(XUT)关系式来讲,它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物理含意是什么?很多人对此可能是不清楚的,我们不妨分析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S系观测时,人们通常只把观测值(X00T)看成是,运动物体在S系中的观测坐标,却很少有人主动地把坐标观测值(UT00T)看成是:原点OS系中的观测坐标。

如果我们把坐标观测值(X00T)与(UT00T),两个时空坐标中的运动距离相减后,就会得到双系事件与原点O两者,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之差XUT即:

XUTX UT

从理论上讲,运动距离之差(X UT),与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X相对应,即距离之差(X UT)是自S系观测时,物体从S系原点O运动到M点的距离。

应该指出的是:运动距离X是自S系观测得到的,而运动距离之差(X UT)则是用S系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从这一点来讲,运动距离之差(X UT)事实上是自S系观测到的“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

由于双系事件和S系原点O两者在S系中的运动时间都等于时间T,因此自S系观测, 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应该为(XUT00T)。于是自S系观测,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速率VUT为:

VUTVU 13

由上式可知,当双系事件为光子时,那么自S系观测,光子在S系中速率VUT等于自S系观测,光子与物体两者在S系中的速率之差。

1.4.5、自S系观测, S系原点O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UT′、00T)。

同样,对于(X+ UT)关系式来讲,它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物理含意是什么?很多人对此也是不清楚的,我们不妨分析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S系观测时,人们通常只把坐标观测值(X′、00T)看成是,运动物体在S系中的观测坐标,很少有人把坐标观测值(UT′、00T)看成是,原点OS系中的观测坐标。

如果我们把坐标观测值(X′、00T)与(UT′、00T),两个时空坐标中的运动距离相减,那么得双系事件与原点O两者,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之和XS即:

XSX+ UT

从理论上讲,运动距离之和(X+ UT),与双系事件在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X相对应,即距离之和(X+ UT)是自S系观测时,物体从S系原点O运动到M点的距离。

应该指出的是:运动距离X是自S系观测到的,而运动距离之和(X+ UT)则是用S系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从这一点来讲,运动距离之和(X+ UT)事实上是自S系观测到的“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运动距离”。

由于双系事件和S系原点O两者在S系中的运动时间都等于时间T,因此自S系观测, 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观测值应该为(XS′、00T)。于是自S系观测,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速率V为:

V SV+ U 14

由上式可知,当双系事件为光子时,那么自S系观测,光子在S系中速率V S等于自S系观测,光子与物体两者在S系中的速率之和即:

C SV+ U

 

2、坐标变换式的分析推导。

 

2.1、时空坐标变换的本质(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的变换)。

假设S系是静止系,而 S系是运动系,其中S系与S系两者坐标轴的方向完全相同,设S系原点OS系中,以速率U沿着正X 轴方向运动,而质点PS系中,以速率V沿着正X 轴方向运动。

假设自TT0的时刻起,S系原点OS系原点O与质点P这三者重合。当质点P沿着X轴运动到空间某一点M后。对于质点P所在位置来讲。

S系中观测,质点P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MX00T),而自S 运动系中观测,质点P的时空坐标观测值为MX′、00T)。此时MX 00T)坐标点与MX′、00T)坐标点,两者是空间中的同一M点。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的M点,为质点P运动了T时刻后所到达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时空坐标观测值MX00T)和MX′、00T)在理论上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距离XX分别是S系和S系中的三维空间长度。而时间TT分别是自TT0的时刻开始计量,在S系和S系中已经自然流逝,或实际发生过的时间间隔。此时时空坐标(X00T)和(X′、00T)与任何物体的运动无关。

其二、距离XX两者分别是:自TT0的时刻起,双系事件(即质点P)在S系和S系中的运动距离。而时间TT两者分别是:自TT0的时刻起,双系事件(即质点P)在S系和S系中的运动时间。此时时空坐标(X00T)和(X′、00T)与物体的运动相关。

由于本文分析研究的坐标变换问题是:物体在两个不同惯性系中的坐标进行等效变换的问题,因此时空坐标点(X00T)与(X′、00T),两者到原点OO的长度和时间,应该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即坐标观测值(XT)是指双系事件(即光子或质点P),在S系中从原点O运动到空间M点后,实际发生的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而坐标观测值(X′、T)是指双系事件在S系中,从原点O运动到空间M点后,实际发生的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两者所指的对象不是与运动无关的宇宙空间和自然流逝的时间。

由上述分析可以确定:(X00T)坐标点和(X′、00T)坐标点,本质上是物体运动的坐标点。其中距离XX两者本质上是物体的运动距离,而时间TT两者本质上是物体的运动时间。

2.2、在时空坐标变换中速率UV是变量。

对于不同的惯性系来讲,由于S系在S系中的速率U会发生变化,因此S系的速率U在坐标变换式中是一个变量。

同理,对于不同的观测事件来讲,由于双系事件(光子或质点P的运动),在S系中的速率V,或在S系中的速率V,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双系事件的速率V(或V),在坐标变换式中也是一个变量。

由于坐标变换式的分析推证过程,涉及UV(或V)两个速率变量,因此坐标变换式中包含着速率UV(或V)两个运动变量。

我们自S系和S系中,观测同一个事件时,可以得到两组不同的时空坐标观测值。而坐标变换式的本质是:能把这两组不同的时空坐标观测值进行等效的变换。即利用坐标变换式可以把S系的时空坐标观测值(XYZT),等效的变换成S系的时空坐标观测值(X′、Y′、Z′、T)。

双系事件质点PS系中的坐标X,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含义。

其一、坐标X是指质点PS系原点O的几何空间长度,此时坐标X不属于质点P运动变量的范围。

其二、如果双系事件质点PS系中具有速率V,那么坐标X是指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即XV T,此时坐标X属于质点P运动变量的范围。

2.3、时空坐标变换的线性方程式。

2.3.1S系与S系两者时空坐标变换的线性方程式。

由于双系事件(即光子或质点P)的S系(X00T)坐标点,与S系(X′、00T)点,两者是同一个空间M点,并且两者在数值上都具有唯一性,因此两坐标点之间的数值变换关系必定是一种线性比例关系。

如果把坐标观测值(X′、T)看成自变量、把坐标观测值(XT)看成因变量,那么自变量(X′、T)与因变量(XT),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的数学形式。

XAX+ BT+ C (21)

TDX+ ET+ F

上式中的ABCDEF是六个待定系数常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时空坐标点,来分析确定这六个未知的系数常量。

反之,如果把坐标观测值(XT)看成自变量、把坐标观测值(X′、T)看成因变量,那么自变量(XT)与因变量(X′、T),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的数学形式。

XAX + BT + C (22)

TDX + ET + F

上式中的A′、B′、C′、D′、E′、F也是六个待定系数常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时空坐标点,来分析确定这六个未知的系数常量。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X00T)坐标点与(X′、00T)坐标点,两者是同一个空间M点,并且两者在数值上都具有唯一性,因此(21 方程式中的坐标变量(XTX′、T),与(22)方程式中的坐标变量(XTX′、T)在数值上应该是完全相等的。从这一点来讲,(21)和(22)两式实质上是同一个方程式。

2.3.2、利用特殊时空坐标点求解出的运动距离变换式。

TT0时刻。由于原点O、原点O以及质点P(即双系事件)这三者重合,因此自S系观测,质点P的运动距离X0,运动时间T0。同样,自S系中观测,质点P的运动距离X0,运动时间T′=0

XX0TT0特殊点,代入(21)式后可以得到:C0F0。于是(21)式可化简为:

XAX+ BT 23

TDX+ ET

上面两式就是S系与S系两者之间运动坐标的线性变换式。

XX0TT0特殊点,代入(22)式后可以得到C0F0。于是(22)式可化简为:

XAX + BT 24

TDX + ET

应当指出的是:当S系在S系中的运动速度U0时,由于变量XX、变量TT的数值不相等,即XXTT,因此(23 线性方程组中的ABDE这四个系数常量,与(24)线性方程组中的A′、B′、D′、E这四个系数常量,其数值是不相等的。即AABBDDEE

只有当S系速度U0时,那么由于S系与S系两者是同一个惯性系,而变量XX数值相等、变量TT的数值相等,因此系数常量AA1BB0DD0EE1

2.3.3、本文推导距离变换式XAX+ U T 的过程如下。

当质点P(即双系事件)在S系中的速率V0,并且质点PS系原点O重合时。自S系中观测,质点PS系中的坐标X0。把该特殊点代入(23)后,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XAX+ BT0

此时,对于质点PS系中的运动来讲,由于S系与S系两者之间的运动是相对运动,因此质点PS系中的速率等于U

于是自S系观测,质点PS系运动距离X和运动时间T满足下面的关系式:

U=― 25

把上式代入(23)后得下面的关系式:

XAX+ U T 26

 

由于上式中的观测值X是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观测值X是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而式中的观测值U T是自S系观测时,原点OS系中的运动距离,因此(26)式本质上是物体运动距离的变换式。

对于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来讲:自S系观测,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为X 。自S系观测,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为(X+ UT)。显然(26)式中的系数A是把距离(X+ U T),变换成距离X的变换系数。

根据(26)式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X X+ U T 27

上式中的还原系数与变换系数A恰恰相反,它是把观测距离X ,还原成观测距离( X+ UT)的变换系数。此时我们绝对不能用变换系数A,把距离X还原成 ( X+ U T),因为这样还原的方法,不符合数学运算法则要求。

从数学运算法则上讲,当变换系数A1时,A关系式是正确的。然而在A1的情况下,由于A,因此如果有人认为A此时仍然成立,那么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2.3.4、本文分析推导距离变换式XAXU T)的过程如下。

当双系事件质点PS系中的速率VU,并且质点PS系原点O重合时。自S系观测,质点PS系中的坐标X0。把该特殊点代入(24)后,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XAX + BT0

此时,对于质点PS系中的运动来讲,由于S系与S系两者是相对运动,因此质点PS系中的速率等于U

于是自S系观测,质点PS系运动距离X和运动时间T满足下面的关系式:

U=― 28

把上式代入(24)后得下面的关系式:

XAXU T 29

由于上式中的X是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X是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而式中的UT是自S系观测时,原点OS系中的运动距离,因此(29)式本质上是物体运动距离的变换式。

对于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来讲:自S系观测,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为X 。自S系观测,质点PS系中的运动距离为(XU T)。显然(29)式中的系数A是把距离(XU T),变换成距离X的变换系数。

根据(29)式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XXU T 210

上式中的系数与变换系数A恰恰相反,它是把运动距离X,还原成运动距离(XU T)的变换系数。此时我们不能用变换系数A,把距离X还原成(XU T),因为这样的还原方法,也不符合数学运算法则要求。

从数学运算法则上讲,当变换系数A1时,A关系式是正确的。然而在A1的情况下,由于A,因此如果有人认为A此时成立,那么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