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 由颠倒色觉逻辑可能性澄清实指定义 | 
| 色觉所反映的客观内容究竟是什么 | 
| 译码模型:一个对称的色觉机制模型 | 
| 流行的色觉阶段模型的问题和出路 | 
| 答潜科学周晓辉质疑 | 
| 用译码模型解释色觉(中/英) | 
《色觉奥妙和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和康德语录
实指定义和色觉进化
自序:我的两个发现及其哲学意义
1 哲学基本问题历史回顾
      
 
1.1 从恩格斯论述谈起
      
   
1.2 古希腊的原子论
      
    
1.3 洛克哲学及其背景
      
    
1.4 贝克莱对洛克的批判
      
    
1.5 休谟的不可知论和康德的不可知论
      
    
1.6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检验说和波普尔的知识进化说
      
    
1.7 对象化理论中的相对性思想
      
    
1.8 列宁对实证主义和符号论的批判
      
    
1.9 逻辑经验主义和实指定义
      
 
2 色觉机制模型及色觉进化
    
 
2.1 光和颜色
      
    
2.2 三色素理论和彩显原理
      
    
2.3 加法混色和减法混色
      
    
2.4 几种颜色系统
      
    
2.5 互补色理论、色盲及阶段模型
      
    
2.6 笔者的发现的译码模型
      
    
    
2.7 用译码模型解释色觉机制进化和色盲
       
     
2.8 对象化理论的自然科学解释
       
     
3 标准色觉和颠倒色觉问题
     
   
   
3.1 是否存在标准色觉?
        
      
3.2 感觉的相对性原理
        
      
      
3.3 由实指定义证明颜色和世界的客观性
         
       
3.4 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谬误
         
       
3.5 洛克的发现和美国人的争论
         
       
4 反映论修正――兼批不可知论
       
4.1 朴素反映论、实证主义的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
4.2 感觉的模拟符号论
         
       
4.3 从信息论看知识进化――兼批休谟的不可知论
         
       
4.4 从信息论看感觉的客观内容――兼批康德的不可知论